地球国  关闭窗口

吕梁历史文化·传说典故

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西部,黄河流域中段,黄土高原腹部,南接临汾、北临忻州、东居晋中盆地与太原市接攘、西隔黄河与陕西省相望。全区总面积210095平方公里,辖1区2市10县,总人口328万。吕梁有着悠久的历史,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,境内山川秀美,名胜古迹多,蕴涵着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。
    吕梁矿产资源种类多,分布广,储量大,含矿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90%以上,已发现各种矿产39种,产地356处。 全区含煤面积10610平方公里,探明储量为301亿吨,尤其是离柳矿区的4号主焦煤,被煤炭部誉为“国宝”;铝矾土资源遍及11各县(市),储量10亿吨,为山西之冠;铁矿资源分布广、储量15.3亿吨。其他资源还有硫磺、石棉、石灰等,储量可观,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。沿黄河岸边的红枣林带,年产上亿公斤;东部区域的汾阳核桃,年产1000多万公斤,均闻名于全国。野生沙棘资源156万亩以上,现已得到初步开展。
    吕梁旅游资源历史悠久。交城玄中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肇始地,日本净土宗、净土真宗尊其为祖庭;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庙建筑别致、巧夺天工。国家级风景名胜北武当山,山雄、石怪、道险、谷幽,是中国北方道教的发祥地;开发中的离石区白马仙洞神秘、崎岖、惊险,还有饱经风霜的黄河古渡和闻名世界的杏花村汾酒。剪纸、面化、秧歌、盘子等民间艺术不胜枚举。
    吕梁是革命老区,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,是前晋绥边区政府所在地。在战争年代,吕梁青年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,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,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贺昌、张叔平、刘胡兰就是杰出的代表。

吕梁行政区划

吕梁经济与人口·工农业状况

人口350万。

  吕梁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。元在旧石器时代,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、繁衍。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,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。煤炭、电力、冶金、化工等能源重化工业也有长足的发展。

吕梁地理位置与交通

   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,吕梁山脉中段,西临黄河、面对陕西;东南临汾河,东北倚吕梁山,地理座标界于北纬36°43′─38°43′,东经110°22′─112°19′之间。全地区辖,辖1市12县,国土总面积21158平方公里,海拔高度为1000—2000米之间,全区总人305万。地区所在地为离石市。 

吕梁城市地图

  推荐交通地图网站: http://ll.dqccc.com/map/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http://www.tydao.com/sxsen/map/l-lulang.jpg

吕梁旅游风景·名胜古迹·名人

安国寺林场、白马仙洞、龙泉观、后土圣母庙、中阳楼、千佛洞、香严寺、永宁关、叶挺、王若飞烈士殉难处、白龙洞、秀容古城、北武当山、关帝山、庞泉沟、刘胡兰纪念馆、则天庙、上平关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
    1.安 国 寺

   "优美的地理环境,千仞绝壁挂崖端, 四周群山若浪翻,三川河水绕脚过,森森古寺翠柏间。"

  这一首小诗,真实地描绘了安国寺所在的地理形势。

  安国寺,位于离石城西10公里处的乌崖山上,海拔1200余米。

  乌崖山是离石城西部、西川北部最高的一座山峰,东西偏北走向,绵亘十余华里,横挡着一条南川,左右东、西两川与南川呈丁字型在山脚下交汇。三川河水也在此交汇后涛涛地向西流去。川地开阔平展,其间有307、209两条国道线交叉通过,东达离石,西入柳林,南通中阳,是有名的“金三角”地带。

  乌崖山山势险峻,山峰突兀,悬崖峭壁,层层相叠。主峰莲华峰,海拔1520米,以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。山腰中有天然形成的长达数百米的一弯石壁,山石呈方形,高万仞,是典型的“丹霞地貌”,整个古寺就座落在这个石洼的半腰之中。前临深谷,背依绝壁,座北朝南,偏西25度,周围群山环抱,石峰耸立,蔚为壮观。使人不得不赞叹古人为建古寺的选址之奇,用心之妙。漫山遍野更是那奇形怪石,嶙嶙遍布,姿态各异,形状万千。有的好象是什么东西在那里伏着、蹲着;有的又好象是急急忙忙地行走奔驰;有的好象猿猴一样站立于悬岩之上;有的又好似猛兽一般爬卧在丛林之间。凡此种种,都出于万千年来大自然的修造。

  远望古寺,若隐若陷于一片翠柏苍松的拥抱之中。四周梁峁之巅,沟洼石缝之中,悬崖峭壁之上,深壑峡谷之间,都长满了丛生的翠柏,不管是严寒酷暑,还是那久旱无雨,时时都郁郁葱葱。更为奇观的是生长在悬岩峭壁之上的那些千姿百态的古柏,植根在石缝之中,挺拔于悬崖之上,有的竟盘根外露,却依然亭亭玉立。不但展现着它那勃勃的生机,同时也显示着它那坚忍不拔的毅力。使人不得不惊叹它竟然有着如此顽强的生命!

  山野之中,遍地都是野草闲花,竞相开放,争芳斗艳。林中百鸟翩翩,鸣声婉转;石隙清泉汩汩,深涧流水潺潺。森森古寺,如在一幅美丽的画图之中。

  古刹禅院,以其形胜殊民,风景优美而雄踞于乌崖山上,历来就以三十二景著称。气候清爽宜人,真乃避暑的胜境。如若夜宿古寺,当那“更深夜静人不寐”之时,“左耳细细清泉响,右耳声声柏涛喧”,真使人如醉如痴,心旷神怡。无怪乎历代以来,那些仕宦达官,显贵名流,墨客骚人,常聚集于此,或游山观景,吟诗唱和;或炎夏避暑,借居研读;挥毫泼墨,至今遗迹遍寺。

  安国寺,吕梁山上名胜古迹中的一朵奇葩!

  奇丽的自然景观

  安国寺景观奇丽,素以三十二景著称。清同治年间,州举人刘子俊在山寺设馆时,唯恐诸景因年久而湮没无闻,将诸人咏三十二景的诗作辑录成册,并亲自作序,镌刻石上,以垂久远,用心十分良苦。可惜石刻年久失毁,今有手抄善本流传,附之于后。

  然而,随着时代的变迁,一些景观已毁失无存,不可挽回。但是,诸如千仞绝壁、悬崖飞瀑、宏大岩窟、半崖石室以及嶙嶙怪石、幽幽深谷,汩汩清泉,丛丛翠柏、簇簇山花等等,皆为垂之永久之奇观。

   莲花峰上观日出

  莲花峰,即乌崖上之最高峰。山顶独矗一簇石峰,以形似莲花而得名。俗也称骡驮轿山顶,因石峰又好像骡马所驮轿子一乘而呼之。海拔1520米。四周群山连绵,皆在其脚下。站立山顶,给人以“登峰视野阔,诸山若浪翻”的美感。每当暑气氤氲,或者秋高气爽,当那东方鱼肚泛白,晨曦未上之时,登临莲峰,近观四周山峦苍苍,岚气缭绕,飘然若带;远望云海霭霭,祥光遍布,如烟如霞。少时云火燃烧,烈焰升腾,如血红日,喷薄而出,冉冉升起,一瞬千态,蔚为壮观。不由人心驰神往,欣喜若狂,真乃是不可多得的览胜之处。

   瞑云谷中赏山花

  瞑云谷,即莱公别墅下面的深谷,向南逶迤数里。谷中松柏成林,灌丛密布,百草丰茂。山花烂漫,鲜艳夺目。一朵朵,一串串,一簇簇,一片片,五彩缤纷,争奇斗艳,此谢彼开,接连不断,微风吹来,浓得袭人。颇负盛名者:春为山丹,夏数芍药,秋有山菊。更有那奇花异卉,使人不可名状。无怪乎那些墨客骚人新秋游谷时,留下了这样的赞美诗句:“异草奇花不记名,百般鲜艳满盈盈”;“黄菊经秋枝竞秀,香兰带冷叶还荣”。真是一个天然大花园。

   千仞绝壁户飞瀑

  飞瀑,就在莱公别墅岩窟以上的绝壁。绝壁以后至莲华峰下,是一个约有一平方公里的石洼,每当大雨滂沱,洼中雨水集于一处,正好从绝壁上飞流直下,形成瀑布。站在崖下远望,壁悬千尺垂练,跌水轰鸣全寺,水气如雾,弥漫山谷,十分壮观。

   听月泉前听明月

  听月泉,俗称滴水岩。在寺后崖下偏西的岩窟中。泉水从岩窟四周缝隙中渗出,汇成一池清水,池满自溢于外,可灌下面菜园。源源细流,瑟瑟作响,淅沥之声,如风弄竹。岩窟顶上水珠坠落池中,时而叮咚作响。每当夜静山空,皓月悬天之时,池中明月与天上明月交相辉映。伫立池旁,静静听之,真疑为泉声似月声,令人心驰神往,顿生无限感慨。无怪乎永宁州知州王继贤即景生情,深有感触,文思潮涌,写下了《听月泉记》这样的佳作妙文。

   泉丰水冽琉璃井

  考之:原先的琉璃井在寺东,侧有洛阳牡丹。牡丹被山石崩塌所压,井也恐同时被压或被毁。现在的琉璃井在莱公别墅院中,即“丰泉”。泉水由崖壁下石隙中流出,即围泉砌井,井形六角。井上筑有井亭,亭上用琉璃瓦覆盖,故称“琉璃井”。水泉甚丰,井水常满溢而自流,故以名为“丰泉”。井水清沏甘冽,爽口甜润,矿化度高,倾入杯中,水满不溢而能凸起,经测为优质饮用型矿泉水。

   山寺名菜誉石州

  听月泉前的窑洞背侧,有两株珍稀古树,名曰香椿。一大一小,人称“母子树”。香椿嫩芽是道名菜,古为宫廷食用的御膳。自古州官上任,摆宴接风,离不了这道名菜,也离不了来寺里采摘。只有高门贵客来寺,才用这道名菜来招待。所以这道珍馐奇菜,历来誉满石州。阳春三月,清明前后,榆钱起串,杨柳抽条的时候,也正是香椿拔芽的季节。只要你来的适时,现在也还可以品尝到这美味佳肴。

   2.西华镇草原风光   

    西华镇,距离石市区五十公里,位于吕梁山脉主峰的云顶山东侧,海拔两千二百多米,是一处天然优质草场。因山上约有四十里草滩 ,故又称四十里跑马场,面积共有两万多亩,森林占60%,草地占40%,素有华北第二大草原之称。相传汉朝匈奴的后代刘渊曾被曹操贬到骨脊山,刘渊也曾赶着牛羊和马群来这儿放过牧。据调查,这儿生长着一百多种草,主要有苔草类及老鸽、地榆等。
  西华镇牧场群山环抱,美不胜收。草滩遍地奇花异草,林内珍禽异兽。西华镇中峰曾是我国空军某部的飞机投弹靶场,至今还有靶场的部分实施,晴日西华镇上空晴空万里,白云缭绕,极目远眺,青山叠翠,风和景明,天地悠悠。草原周围有一座座小山丘,牛羊和马群自在地穿梭,雨天,满山烟雨一片迷漫,给西华镇牧场披上了神秘的面纱。这儿是高寒湿润区,宜种大豆、莜面、土豆、油料作物等。这儿 年平均气温为6——8℃,即使酷暑逼人的夏季,西华镇牧场却是一片荫凉,是休假避暑的胜地。
  春天,百花争妍,莺飞草长,西华镇牧场呈现一种蓬勃的生机,一望无垠的草滩上,生长着许多叫不上名儿的药材,蘑菇、茶叶,药用价值极高的羊肚菌蘑菇即产于此地。到了秋天,满目又是金色的一片,风景煞是迷人。
  西华镇牧场附近,居住着二、三十户人家。春暖花开,这儿的居民牵着牛羊和马群,从很远的地方赶了来,寂寞了一冬的西花镇终于又热闹起来。当萧瑟的季节来临,他们又赶着牛羊和马群,驮着秋收的粮食,又赶向他们的家乡。每到这种时候,蓊郁的西华镇又沉寂下来。伴随着西华镇的是日升日落、春去秋来的古老岁月。
  一天里,西华镇牧场最美的是日暮时分。这时候,夕阳缓缓的从山那头沉坠下去,西华镇笼罩着一层柔柔的光晕,放牧汉子的歌声远远的飘荡着,肚脐鼓鼓的牛羊跑在草滩上铃声叮铛。
自然风光     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,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境内,吕梁山脉中段。由72峰,36崖,24涧组成,主峰香炉峰,海拔2254米。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。素有“三晋第一名山”之称,集“雄、奇、险、秀”于一体。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圣地。1994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。

  3.北武当山
    
   北武当山原是“五里北土路五里沙,五里石阶往上爬”。现公路已开通,乘车可达万神庙,上山石阶有1455级,山体由整体花岗岩组成,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化浸蚀,造成今日之岩石裸露,主峰突起,巍峨挺拔,四周几乎都是悬崖峭壁,如神工鬼斧削劈,其自然景观奇峻秀丽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北武当山尤为可观的是那些千姿百态的奇松和栩栩如生的怪石。满山遍野苍翠葱茏的古松,有的高大参天,有的低矮匍地;有的探身危崖,有的置身峭壁;有的同根而生,有的枝杈相偎;有的壮如武夫,有的娇小玲珑……姿态奇妙,如仙人指路松、擎天探海松、鸳鸯松、给游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受。更让游人惊叹不已的是那些天然雕饰而成形态逼真的怪石,如古猿望日、石猪受难、九龙出洞、石象守山、石羊朝圣、石龟下蛋、石虎……,最令人称奇的是“龟蛇斗智”,“蛇石”虎视耽耽,“龟石”尾临悬崖,万斤重石,峭立崖畔,一不经意,便摇摇欲坠。

        北武当山一年四季,美景纷呈。游人在不同季节来游览观赏,情趣各 异。春季,芳草茵茵,桃红柳绿,蓬蓬勃勃,相映成趣;夏季,百花争艳,万品吐馨,姹紫嫣红,香气扑鼻;秋季,枫叶火红,沙棘金黄,疏密相同,红黄相映;冬季,草木凋零,惟松林苍绿,若白雪初霁,万树银装,分外妖娆。 

   “仙音阶”是北武当山的一奇。游人踏上石阶,就会发出“嘟儿、嘟儿”的古乐之声,其奥秘至今尚未揭开。玄天大殿前的“石香炉”,实为天下第一奇观。像这样巨大而又与山体连在一起的石香炉,可谓世界之最。   

     北武当在唐代以前就已成为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圣地,峰顶建有玄天大殿,内有真武铜象,每逢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,是古庙会期,届时香烟缭绕,游人云集。

       北武当山有金顶玄天庙、玄天牌坊、南天门、千级天梯、水火峰、仙桥、灵官庙、万神庙、千仞壁、乔松恨、舍身崖、太和宫、威镇北天牌坊等一大批景点。存有泥塑、壁画、石碑等文物,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。先后有许德珩、启功、周而复、方毅、臧克家、溥杰、吴冠中等名人学者题词作画,篆记作文,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曾为北武当山专门题写了“神州胜景”四个大字,更添武当风采。

    北武当山东北方向松柏苍郁,群峰竞秀,15公里以外即是关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(亦庞泉沟风景区)。游览环境容量与开发前景十分广阔。


 

  4.白马仙洞
     
    白马仙洞:位于离石市东南25公里处的九凤山麓。进入洞内,只见怪石嶙峋,尖石如剑,方石如床;再进则有柱石自洞顶倒悬而下,离地3尺,击之铿然有声。洞内还有若干池潭,水深清澈。此洞洞里有洞,深不可测。曾有人进洞探险,不见尽头而返。

  5.木楼

    木楼:原名观音楼,在方山县大武镇。明景泰四年(145)建筑,三层重椽、十字歇山顶结构。高5丈许,宽3丈余,内有观音、玉帝等塑像17尊。下边由16根木柱支撑,其中四根直通楼顶。整个建筑为全木结构,严密精巧,造型美观。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6.柏窳山

     柏窳山:位于中阳县城东五公里处,峰峦峭拔,松柏叠翠。山腰有金代创建的道教庙宇——龙泉观。庙堂依山而筑,布局严谨,结构精巧。庙中有清冽甘醇的“龙泉水”。相传农历三月十七为圣母生日,这里届时举办庙会,游人香客云集山巅,汲取龙泉圣水,观赏柏窳胜景。另有傅山隐居此地的“方石山房”,其间留有题词真迹。

  7.卦山

    卦山:位于交城县城北三公里处。卦山因山的形状酷似八卦而得名,这里峰峦叠嶂,古柏参天。山上有天宁寺、书院、朱公们、关帝庙、三教堂、文星阁等构成的建筑群。古柏为卦山奇观,苍劲挺拔、千姿百态为其特色,诸如形似牛头、龙爪、孔雀、凤凰、七星、绣球、母子连根、黑白二蛇等,情趣横生。

  8.刘胡兰纪念馆

    刘胡兰纪念馆:位于文水县城东17公里的云周西村,距太原市区85公里。建于1956年,后于1957、1976年两次扩建。馆舍坐北向南,占地6万平方米。馆前广场的汉白玉石纪念碑上刻着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:“生的伟大,死的光荣”。烈士墓前耸立着汉白玉烈士石雕像。馆内还有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、烈士被捕处、斥敌处、就义处等,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教材。

  9.杏花村汾酒厂

    杏花村汾酒厂:位于汾阳县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侧,距太原市区90公里。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,杏花村就以酿酒闻名遐迩。到唐代,更是“处处街头揭翠帘”、“杏花村里酒如泉”。
  历史上的杏花村,曾经吸引了我国著名的文人学者,李白、杜甫、宋延清、顾炎武、傅山都曾赋诗赞誉。李自成进北京时,路经杏花村,停留三日,留下“尽善尽美”的题匾。杏花村曾为此一度更名“尽善村”。
  新中国成立后,董必武、谢觉哉、郭沫若、吴晗、巴金、赵朴初等人访问杏花村汾酒厂,都留下了赞美的诗篇。
  如今的杏花村,厂景如画,酒如泉涌。汾酒、竹叶青酒的产量在不断增加,而且在品种、包装方面都有很大改进。随着酿造工艺的继续革新,酒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。

  10.太符观

     太符观:位于汾阳县城东北13公里上庙村,始建于金代承安五年(1196),正殿玉皇大帝及其侍者七尊泥塑,躯体高大,形象逼真,从其塑造风格看可能是明代作品。左右配殿内悬塑满壁,表现后土圣母在文武侍从护卫下出巡的场景,造型艺术令人赞叹。其配殿大于正殿的设计,打破了庙宇建筑的惯例,实为罕见。殿内有来狄青墓碑一座,保存完好。

  11.天宁寺

    天宁寺:距山西交城县城北三公里。此地八峰耸峙,层峦迭峰,古柏苍翠,千姿百态,衬托出古天宁寺幽雅风姿。唐贞观六年(公元632年)创建,后经历代扩建与重修。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。山门内两廊有古唐碑、明铁碑、历代重修碑,书法或苍劲挺拔,或饱满稳健,功力颇深。千佛阁内有元代铁铸佛像三尊,高六米,每尊旁胁侍铁铸弟子六尊,庄重清逸。阁内四壁置两层木阁,每阁各有坐佛一尊,惜已毁坏。虚堂在千佛阁后,斗拱支檐,飞翼起翘,五脊六兽,雄伟壮观。堂右有明铸铁钟,可声闻十里。大佛殿居寺院正面,殿内释迦牟尼像高踞佛台上。往后登一百九十八级石阶,可达重檐三层毗卢阁,在此俯视远眺,地藏殿、藏经楼、卦山书院、朱公祠、奶奶庙等历历在目。布局层次分明,殿阁错落有致。再上为石佛堂,建造精巧、别具匠心。附近关帝庙、三教堂、文星阁等建筑,有宋代米芾和清初傅山书写的匾额。寺外东向墓塔林立,庄重秀丽,另是一番情趣。

  12.后土圣母庙

    后土圣母庙:又名后土庙。在山西汾阳县城西北二公里田村。因庙内奉后土圣母,故名。始建于唐,明嘉靖二十八年(1549年)重建。现存大殿三楹。殿为单檐歇山式,殿内满绘壁画,总面积达59.49平方米。画分三壁,北壁是圣母神像的衬托,画题《燕乐图》,表现圣母后宫生活;东壁是《迎贺图》,表现圣母出宫奉迎场景;西壁为《巡幸图》,反映圣母回宫场面。壁画工笔重彩,沥粉贴金,画面壮阔,人物众多。亭台殿阁,曲桥廊庑,布局谨严有致。

  13.山神峪千佛洞

    山神峪千佛洞:在山西交口县城西20公里山神峪村。此地吕梁山脉纵横交错,林木茂密,山峪深重。相传古时有位白须老者居此,出入隐现,人莫能测,乡人誉为山神,地名因此而得之。峪西侧山崖下,凿有石洞一区,洞内石壁满雕佛像,计有一千零五十五尊,名曰千佛洞。洞中释迦像衣着庄重,面目慈祥,纯系民间雕造风格。洞之创始年代不详,按其造像特征和手法,应为元初石窟。窟前有元建庙堂一所,分前后两院,前院有山门、钟鼓楼,窑洞式无量殿居中,内供无量寿佛;后院左右配殿对峙,千佛洞居中。高低错落,布局严谨,四周山林掩映,清静幽雅。

  14.香岩寺

    香岩寺:位于山西柳林县城内。相传为古离石县唐朝八大寺庙之一。背山面水,筑于山腰,苍松环绕,翠柏成荫,寺庙布局完整。中殿佛台有砖雕,纹饰多样细致,雕刻刀法熟练。寺内各殿,保留有明代的琉璃瓦件甚多。其中后代增补的酱釉和黑釉琉璃瓦件,为其他寺庙所罕见。

  15.碛口古镇

     碛(音qi)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,临县城南48公里处,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。黄河由北而来,湫水从东而至,卧虎山横亘镇北,黑龙庙雄峙河东,山环水抱,阴阳交会,山的气势,河的雄浑,凝成了“虎啸黄河,龙吟碛口”的壮丽图景。   碛口凭借黄河水运,从清乾隆年间到抗战爆发,200多年间,一直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阜重镇。西接陕、甘、宁、内蒙古,东连太原、京、津,差不多吸引了大半个中国的商人,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。据镇上黑龙庙清道光年间碑文记载,零星商贩不计,仅店铺字号就有20余家。其间,船筏在黄河里穿梭,驼铃在山谷间回荡。商贾云集,店铺林立,一街灯火,昼夜辉煌,接不完,填不满,正所谓“水旱码头小都会,九曲黄河第一镇”。   历史的辉煌,留下了灿烂的文化。碛口主要景点有“古镇风韵”、“水旱码头”、“卧虎龙庙”、“黄河漂流”、“二碛冲浪”、“麒麟沙滩”、“黄河土林”、“红枣园林”和以“西湾民居”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黄土高原建筑特色的晋商“老宅院”。古镇依然古色古香,脚下是石板路,两边是高圪台,房檐连着房檐,店铺挨着店铺。门对门,窗对窗,夜间屋里说话,对面总能听得清楚。老店铺、老字号、老房子上有明清风格的砖雕、木雕、石刻,到处是文化,遍地见艺术。漫步在五里长街上,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,一下走进了历史,一切都那么悠远、深沉、厚重。   碛口古镇的街道、店铺是清代山区传统建筑的典范。主街道顺着卧虎山,从东开始,沿湫水河西去,再逆黄河北上,时曲时折。更有趣的是,古镇后街只有200余米,却转了十八道弯,这些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,街道都用石头铺砌,店铺都是平板门,门前都有高圪台。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、三道街,一条比一条短,形成了梯型的建筑格局。据记载,碛口店铺大规模修建是从清乾隆年间开始的,道光年间,全镇已有店铺60余个,到民国五年,店铺林立,除本县外还有包头、河曲、绥德、府谷、孟门、汾阳、孝义、介休、平遥等地人开的店铺,多达204家。   碛口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黄河文化,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。来碛口考察的国内外专家认为:碛口是思想家的殿堂,旅游家的胜地,企业家的金库,艺术家的摇篮。1999年,省政府命名碛口为省级风景名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16. 峰厚崖风景区 
  
    位于兴县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是中兴中央晋绥分局和晋绥军区全部所在地。1948年3月25日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等由陕北东渡黄河来到时地,毛泽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。 峰厚崖风景区革命纪念地、革命遗址集中主要有“晋绥解放烈士陵园在山西兴县城内北隅玉京山麓。建于1952年。面积近5000平方米,坐东向西,依山势构筑。分下中上三院,苍松翠柏点缀,远眺近览,庄重肃穆。下院中央建单檐歇山式纪念大厅,雄伟壮观,雕梁画栋,绚丽多彩。中院一泓池水,清盈碧透,石雕小桥纵跨其上。自甬道拾级而上,可直达塔底。上院中矗立着14米多高的纪念塔。正面有毛泽东“晋绥解放烈士塔”题字。其余三面分置贺龙,林枫,李井泉,武新宇的题字。塔前左右建六角亭各一座,玲珑美观。塔后依山执势壁窑洞式纪念室多孔,分别陈列王若飞,秦邦宪(博古),叶挺,邓发,关向应,续范亭等的遗物、遗稿。  

详情请进:吕梁旅游景点一览

吕梁地方名品特产·传统工艺推荐

土特产品
[孝义市] 核桃、红枣、剪纸
[汾阳市] 杏花村汾酒、竹叶青酒、核桃、党参
[文水县] 核桃、红枣、山杏仁、葡萄、金针菇
[中阳县] 柏子羊肉
[兴县] 绿豆、四红犍牛
[临县] 红枣、豆腐、驴
[方山县] 沙棘、松籽、山杏仁
[柳林县] 红枣、焦煤
[岚县] 苇席、药材
[交口县] 核桃
[交城县] 骏枣、核桃、党参、蘑菇
[石楼县] 红枣、甘草
    枣原产于我国,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。据史料记载,远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枣已是人们食物的组成部分。我国古代书籍《诗经》、《史记》、《尔雅》、《打枣谱》、《齐民要术》等对枣树栽培均有文字记载,如:《诗经》中有“八月剥枣”的描述,“打枣谱”记述有枣品种68个;《齐民要术》对枣的选种、繁育、栽培、管理、采收、加工等均有详细的记载:“旱涝之地、不任耕稼者,种枣则任矣”,说明了枣树耐瘠薄地,适应性强。《战国策》中有“北有枣栗之利,民虽不由田作,枣栗之实,足食于民矣”,说明2000年前,枣栗之多,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。 
  吕梁地处黄河中游,日照时间充足,昼夜温差明显,是红枣起源的中心地带。栽培历史悠久,据传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。清代以来,红枣即成为大宗出境特产。

  枣树素有“铁杆庄稼”之称,俗语说:“沟壑墚峁斜角角,十年九旱干巴巴,种庄稼没法法,载上枣树十拿拿”。荒年庄稼歉收,枣树却较有收成,因此很适应吕梁十年九旱的气候。

  红枣产业是吕梁地区的一项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。全区现有红枣栽植面积155.31万亩,主要分布在临县64.7万亩、柳林27.23万亩、石楼30.68万亩、兴县20.5万亩、交城等7县市的65个乡镇1240个村庄。正常年景年总产量1.1亿公斤,占山西省总产量的67%,占全国总产量的13.4%。临县被列为全国产枣第一县 ,柳林县三交镇被列为产枣第一镇。本区红枣品种主要有木枣、梨枣、骏枣、帅枣、油枣,近年来还引进了赞皇大枣、金丝小枣等优良品种,其中梨枣、骏枣、木枣被列为全国十大名枣之列。

  我国核桃栽培历史悠久,据考证,早在2000多年前,就有栽培核桃采果食用的文字记载。我国核桃的栽培渊源于西汉初期,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。因其出于胡,故又名胡桃。晋朝《博物志》载:“汉张骞植之秦中,渐及东土”。我国核桃栽培面积和株数居世界首位。核桃(包括山核桃)栽培面积已达1376万亩,株数在2亿株。主产省区有云南、山西、陕西、四川、甘肃、河北、河南、贵州、新疆、北京、山东等。

  汾阳核桃以个大、皮薄、肉厚,易取仁,出油率高驰名中外。汾阳种植核桃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。汾阳核桃有大龙眼、小龙眼、大花、纸皮露仁、早熟、串儿、穗状、光皮棉、长腰、抗风、横兰兰等五类12个品种。光皮棉核桃,粒大皮薄,表面光滑,每斤20多个,出仁率高达58.19%,仁含油量达72.65%。汾阳核桃年产量可达2500吨,居全国县级首位。 

  汾阳核桃产于古汾洲,古称"汾洲核桃"。汾洲包括现汾阳、孝义、交口县一带大约30个乡500个自然村。这里紧傍吕梁山麓,黄土丘陵适于种植核桃。据记载,民国初年,天津等地的客商把收购的核桃加工成桃仁,远销香港、南洋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澳洲、日本、印度等。 
   沙棘(Hippophae rhamnoides L),又名醋柳,胡秃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耐寒抗旱,耐土壤贫瘠。根系发达,有根瘤。其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,中国分布面积(东北、华北、和西北)最大,种类最多。
  沙棘的果和叶中含有很高的生物活性物质,医药及日化工业开发价值很高;极具治理水土流失的生态价值。
  中国的沙棘,是黄土高原及其他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“维生素”,沙棘产品是实实在在的“生态有机产品”,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的首选树种。
  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的总称。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、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。在我国,南起西藏、云南,中经四川、青海、甘肃、宁夏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北,北至新疆、内蒙古、辽宁等省(区)都有大量种植,黑龙江、吉林、山东、河南、北京等省市也有少量栽培。全国沙棘总面积达100万公顷以上,其中天然林约占70%,人工林约占30%。
   山西省约有沙棘林33万公顷, 其中成片林约有20万公顷,约占全国沙棘林总面积的一半,吕梁地区沙棘林面积达8.47万公顷,占到山西省全省的50%。吕梁境内各县山区大都有沙棘分布,分布面积在6670公顷以上的县市有岚县、方山县、交口县、中阳县、离石市、交城县、兴县等,岚县沙棘面积达1.47万公顷,方山县沙棘面积达1.2万公顷,全区沙棘林约有156万亩。交口沙棘林面积约20万亩,年产沙棘400万公斤以上,是全国八大主产县之一。
   吕梁是山西最大的连片天然沙棘林区,固有“世界沙棘在中国,中国沙棘在山西,山西沙棘在吕梁”一说。



详情请进:吕梁名品特产专区

吕梁特色饮食文化

    汾酒:酿造汾酒是选用晋中平原的“一把抓高粱”为原料,用大麦、豌豆制成的“青〓曲”为糖化发酵剂,采用“清蒸二次清”的独特酿造工艺。所酿成的酒,酒液莹澈透明,清香馥郁,入口香绵、甜润、醇厚、爽洌。饮后回味悠长,酒力强劲而无刺激性,使人心悦神怡。汾酒纯净、雅郁的清香是中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。汾酒在全国评酒会上多次获名酒称号、得金奖,低度(38°)汾酒——汾特佳酒1987年在全国低度白酒品评会上荣获金樽奖。
    汾阳的核桃:个大、皮薄、仁饱满。手抓两个,一捏就破。长期食用,具有补气益血、润燥化痰、温肠润肺、治虚寒、气喘、咳嗽等功效。
    石楼熏枣:干燥,果皮紫黑有光泽,皱纹细而均匀,果肉精有弹性,捏之不变形,不脱皮,味甘甜,有韧性,枣香味浓,无焦糊和酒酸异味。
    柳林木枣:柳林木枣核小、肉厚、糖分大、耐储藏、适运输。新鲜时甜中含酸,脆而可口,晒干后润如油,糖丝长亮,营养价值丰富。具有健脾、安神、补气、补肾等药性作用。
    临县的豆腐、离石的粉条、离石的炝山药、柳林的碗秃、临县的锄饼、三交的火烧、岚县的攸面、方山的恶是你一定要品尝的当地特色风味。

吕梁时尚好去处

柳林康茗茶馆
    康茗茶馆是吕梁市现唯一一家规模较大的茶馆.本茶馆经营西湖龙井、碧螺春、铁观音、大红袍、信阳毛尖、黄山毛峰、太平猴魁、黄山贡菊、等各类名茶.并常年批零高中低档酒店用茶、保健茶、养颜茶、暑茶及精美茶具、口杯、茶礼盒等.馆内并设有音乐茶座、豪华包厢、棋牌茶艺;是您品茶聊天、休闲娱乐、商务洽谈、文化交流的理想去处。

吕梁地方名企及产品推荐

吕粱高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
    吕梁高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是耐火材料工业的专业化生产经营单位。公司座落在素有“三晋宝地”之称的吕梁窗口孝义市,毗邻介西、孝柳铁路,307国道及数条省级公路在我市纵横交错,交通十分便利。公司依托本地享誉中外的丰富铝资源优势,积极招聘人才,引进技术,经过多年的努力,已形成了集矿山开采、产品开发、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耐火材料生产企业。
网站:http://www.llnh.com/